作者|范亮 丁卯
編輯|丁卯
3月22日,騰訊發布了2022年第四季度及全年的財務報告。財報顯示,四季度,騰訊實現營收1449.5億元,同比增長0.5%;經調整歸母凈利潤(Non-IFRS)為297.1億元,同比增長19.4%;經調整歸母凈利率為20.5%,同比增長3.2pct。
(相關資料圖)
在三季度業績實現由負轉正后,四季度騰訊盈利增速持續擴大,預示著業績拐點信號的進一步明確。受財報利好提振,3月23日,騰訊港股股價應聲上漲8%。
然而隨著利好預期的逐步兌現,近期市場對騰訊的態度重新回到焦灼狀態。而焦灼的重心,則從此前對監管的焦慮、對業績下滑的擔憂,轉變為公司能否保持持續穩健的盈利狀態。
那么,騰訊Q4所交的答卷質量究竟如何?其護城河到底穩不穩固?未來是否還具備投資價值?
財務亮點解析
收入端,2022年Q4,騰訊實現營業收入1449.54億元,同比增長0.53%,環比增長3.5%;2022年全年,實現營業收入5545.52億元,同比下降1%。
騰訊單季度營收情況 資料來源:Wind、36氪整理
分業務看,22Q4 騰訊增值服務收入為 704.2 億元,同比下降2%, 營收占比49%;網絡廣告收入為 246.6 億元,同比增長 14.5%,營收占比 17%;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收入為 472.4 億元,同比下降1.5%,營收占比32.6%;其他業務收入為 26.3 億元,同比減少 5.9%,營收占比1.8%。
騰訊營收結構變化 資料來源:Wind、36氪整理
利潤端,2022年Q4,騰訊實現歸母凈利潤1062.68億元,同比增長12%;實現非國際準則(Non-IFRS)歸母凈利潤297.11億元,同比增長19%;2022年全年實現歸母凈利潤1882.43億元,同比下降16%;實現非國際準則(Non-IFRS)歸母凈利潤1156.49億元,同比下降約7%。
騰訊各季度Non-IFRS歸母凈利潤 資料來源:公司財報,36氪整理
其中,國際準則與非國際準則下的凈利潤差異,主要來自于騰訊通過分紅處置美團股份后獲得的1066億元投資收益,以及對聯營和合營企業、商譽及無形資產確認的部分減值損失。
盈利能力上,騰訊的降本增效戰略實施后,公司Q4的綜合毛利率從去年同期的40.1%上升至42.65%。而從費用率的情況來看,騰訊Q4的銷售及市場推廣費用僅61億元,同比下降達47.4%,銷售及市場推廣費用率也大幅下降至4.2%,為Q4凈利潤的同比增長騰挪出了巨大的空間。
綜合來看,四季度,受益于廣告業務的反彈以及海外游戲的小幅擴張,騰訊收入和利潤均迎來上漲。從業績基調上,騰訊在收入端的表現基本符合市場預期,利潤表現略弱于預期,整體只能用中規中矩來形容,但仔細觀察,則可以發現幾個隱藏“彩蛋”:
一是,騰訊最困難的階段已經度過,業績拐點信號進一步明確。
在三季度業績實現由負轉正后,四季度業績進一步好轉,預示著騰訊短期業績拐點進一步明確。對看中短期業績的投資者而言,隨著未來公司降本增效戰略的進一步實施,以及國內經濟的持續復蘇,騰訊2023年將迎來觸底反彈期。
業務層面看,受益于出海及豐富的儲備資源,核心游戲有望持續提供基礎業績支撐;與此同時,視頻號拓展短視頻流量及變現空間,金融科技、廣告、微信生態商業化為騰訊提供中長期增長動力;而云等企業服務通過積極擁抱產業互聯網為公司打開長期增長空間。
綜合來看,無論是短期的業績拐點,還是長期增長動力的進一步明確,都向市場釋放出了更加積極的信號。
二是,增值服務業務營收占比達到有史以來的最低值,背后是TO B 業務持續發力的結果。
按業務類型劃分,騰訊的業務版圖主要分為增值服務(游戲、會員)、網絡廣告、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支付、云)三大塊。
具體來看,去年四季度,騰訊增值服務業務實現營業收入704.17億元,同比下降2.08%。其中海外游戲收入139億元,同比增長5%;國內游戲收入279億元,同比下降6%。
值得注意的是,Q4增值業務在總營收的占比達到公司上市以來的最低水平,從去年同期的49.87%下降至48.58%。
在2017年以前,增值服務業務占總營收的占比一度在70%以上。后來,騰訊開始向B端的支付業務和云業務發力,隨著移動手機的普及,以及第三方支付的崛起,增值服務業務的營收占比則回落至50%-55%。
本季度騰訊增值服務業務營收占比進一步降低的主要原因,則源于騰訊廣告業務的崛起。
在Q4,騰訊網絡廣告業務實現營業收入246.60億元,同比增長14.60%。而廣告業務的強勁增長,也成為帶動公司總營收同比增速轉正的唯一動力。
毫無疑問,廣告業務的強勁增長也是投資者們最喜聞樂見的。
在增值服務業務因收入基數過高、以及監管壓力下增速放緩后,騰訊開始向原本不太擅長的廣告業務發力以謀求增長。
在四季度上半程疫情反復的背景下,整個廣告行業的營收情況其實并不樂觀,但騰訊的廣告業務能夠逆勢取得正增長,無疑證明了其拓展廣告業務的潛力與決心。
根據騰訊在業績交流會中披露,公司廣告業務的亮眼增長,要歸功于小程序和視頻號業務的發力。從使用時長來看,小程序和視頻號分別為去年同期的兩倍和三倍,均超過朋友圈使用時長。
其中,視頻號用戶時長已經是朋友圈的 1.2 倍,且未來有望持續增長。
高使用時長,就意味著高廣告容量。視頻號的亮眼表現也給了騰訊商業化的信心。公司也在業績交流會中指出,自2023年1月起,將開始收取電商傭金以獲得新的收入來源,這無疑會為騰訊創造新的增長曲線。
小程序方面,根據騰訊在2023微信公開課上披露,過去一年小程序來自微信廣告的打開次數增長了53%,非游戲小程序流量主數量增長了23%。
在帶動廣告業務回暖的同時,小程序也為支付業務帶來收入增量,根據披露,騰訊去年在小程序的交易額達數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超40%。同時,小程序商業支付量占比目前已經達到15-20%的水平。
那么,在騰訊發力廣告業務的戰略傾向下,市場的關注重心就轉變為未來騰訊的增值服務業務還能否維持穩健,以及廣告、云等2B業務能否接棒游戲成為騰訊未來新的增長點。
而這兩個問題的本質,則是對騰訊護城河還夠不夠寬的討論。
騰訊的護城河夠不夠寬?
在討論騰訊的護城河夠不夠寬之前,我們先來看看其護城河究竟是什么。
眾所周知,互聯網生意的基礎是流量,一切商業形態都是基于流量展開的。
作為頭部互聯網平臺,騰訊憑借著免費的社交應用——微信和QQ,貫穿PC和移動互聯網時代,以低成本獲取了海量的C端用戶群體。截至2022Q4,微信MAU 達到13.13 億,QQ 移動終端MAU達到5.72 億,QQ+微信的月活數量基本相當于我國網民總數。換言之就是,國內幾乎每一個互聯網使用者都是騰訊平臺的潛在客戶。
不僅如此,基于龐大用戶流量和先發優勢,騰訊形成了高昂的轉換成本,以此建立起了極強的用戶粘性。
設想一下,如果一個用戶從微信遷移到其他社交APP,想要達到微信帶來的社交便利,不僅需要把自身的人脈資源全部導入新的APP,同時還需要讓對方也投身于新的APP之中,而這個過程無疑具備極高的開展難度。
可以說,正是龐大用戶基數和高昂轉換成本形成的社交生態,為騰訊構建起了極高的競爭壁壘。
而在這個社交生態下,騰訊又通過不斷滿足用戶的細分需求,在供給端衍生出了購物、娛樂、生活、工作、金融等各種新功能,最終形成了一個多方位的超級生態體系。
數據來源:信達證券
而依靠著這個生態體系,騰訊打造出了豐富的商業版圖,并構成了完整的商業閉環。同時,基于生態體系內部極強的協同效應,騰訊賦予了不同商業場景獨有的使用體驗,形成了差異化競爭的基礎。
以游戲業務為例,騰訊系的游戲之所以成功,除了游戲自身題材、品質和精細化運營之外,其中一個因素在于,騰訊系的游戲可以和其社交生態產生極強的協同效應,從而形成差異化體驗。在這種背景下,競爭對手很難實現同類游戲中的用戶留存和復購,從而也就難以撼動騰訊的市場份額。
回顧2017-2019年間騰訊和網易的吃雞大戰。2017年,網易率先在《終結者 2》中加入吃雞模式,然后推出荒野行動手游,占據了“吃雞”賽道的先機,一度成為最受歡迎的吃雞游戲;但2019年和平精英上線后憑借社交優勢快速搶占了“吃雞”賽道的用戶和市場。截至2022年,和平精英一直維持在 IOS 暢銷榜前五名,但荒野行動早已不見蹤影。
數據來源:七麥網
騰訊在吃雞大戰中的后發制人,本質上并不是因為網易游戲的品質和商業化表現不如騰訊,而是因為騰訊可以依靠社交生態,實現玩家游戲體驗和社交體驗的的耦合效應,從而構建了強大的差異化競爭。作為競技類游戲,吃雞的樂趣在于玩家間開展“團隊競技”,相比競爭對手,在微信、QQ 構建的社交生態加持下,和平精英的玩家更容易形成戰隊、排名、熟人開黑、電競直播等附加體驗。
綜合來看,依靠社交基本盤形成的社交生態,以及基于此搭建起的超級商業生態體系,為騰訊構建了寬闊的護城河。
展望未來,只要用戶的社交需求存在,騰訊的基本盤就會保持穩固。而騰訊只要在此基礎上,持續維護和加強內部商業生態的協同性,就可以在用戶和平臺之間形成正向循環,從而不斷鞏固護城河的寬度。
究竟值多少錢?
綜上所述,盡管從財報數據來看,2022Q4甚至全年,騰訊的業績表現只能算作中規中矩,但考慮到2022年的宏觀環境以及國內對互聯網監管的趨嚴,相比其他玩家成長性和盈利能力的雙重下滑,騰訊盈利上的穩健則變得難能可貴。
從長期視角來看,我們認為,在社交底色構建起的堅固護城河之下,未來隨著宏觀環境的持續回暖,以游戲為代表的2C業務和支付、云等2B業務仍有望實現穩定增長;與此同時,隨著視頻號、搜一搜等功能陸續接入社交生態,意味著微信端私域流量與公域流量的進一步暢通,強化了微信生態下營銷——引流——成交——支付——復購的路徑,為廣告業務的擴張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總結來看,受益于核心業務的穩步增長以及廣告業務的逐步起量,2023年騰訊持續成長和盈利的確定性進一步提升。
那么,現階段來看,騰訊到底值多少錢?
由于騰訊的細分業務較多,因此我們采用分部估值法對其進行估值。
關鍵假設如下:
假設騰訊增值服務/廣告/金融科技與企業服務業務在2023年的營收增速分別為12%/25%/20%,對應收入分別為3221/1034/2125億元。
以2022年各業務分部的毛利率,以及整體的綜合費用率為基礎,通過簡單調整和計算后,2023年增值服務/廣告/金融科技與企業服務業務對應的凈利潤分別為837/238/383億元。
基于以上假設,我們選取細分領域的可比公司,用其估值系數的均值作為行業均值,同時,考慮到2023年宏觀經濟和流動性的回暖,在行業均值基礎上調部分估值溢價,綜合來看,分別給予增值服務/廣告/金融科技與企業服務20/25/20倍的市盈率,由此測算出各業務分部對應的估值分別為16740/5950/7660億元。
通過加總后,騰訊三大業務2023年形成的估值合計為30345億元。與此同時,根據騰訊2022年財報信息披露的數據,公司持有的對聯營和合營企業的長期股權投資2707.15億元;持有的以公允價值計量且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2060.85億元;持有的以公允價值計量且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金融資產1852.47億元;賬面的各類現金類資產約2615億元。上述金融性資產共計約9235億元。
最終,在考慮了業務、投資和現金資產后,我們估算出2023年騰訊的合理市值約為3.96萬億,對應每股價格約為414元,較目前有8%左右的上行空間。
站在投資的角度,8%的收益率確實顯得不那么驚喜,但如前文所述,在社交這個堅固的護城河之下,相比其他玩家,騰訊未來盈利的確定性更高、穿越周期的能力更強。從這個角度來看,騰訊大概率仍然是一項好的投資資產。
騰訊估值測算 資料來源:36氪
*免責聲明:
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看法。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在決定投資前,如有需要,投資者務必向專業人士咨詢并謹慎決策。我們無意為交易各方提供承銷服務或任何需持有特定資質或牌照方可從事的服務。
關鍵詞:
- 全球訊息:智氪丨騰訊重回牛市
- 張志忠:與RCEP成員國企業合作 降成本擴市場
- 劉晨:RCEP為中國港灣在東南亞發展提供了新動力
- 【全球報資訊】“和平之心――穿越時空的友情”版畫展在東京開幕
- 特朗普庭審后發聲:從沒想過這種事會發生在美國
- 前沿資訊!黃金大漲近2% 逼近歷史最高紀錄!金價為何持續大漲?專家解讀
- 傳訊結束后,特朗普首次公開講話:從未想過這種事會發生在美國
- 拜登即將出手!美股AI概念股重挫 這只ChatGPT概念股跌超26%
- 一杯奶茶包裝費竟要4元?媒體:外賣打包費不能成“包裝刺客”
- 焦點精選!外媒:起訴書公開 特朗普面臨34項重罪指控 最高刑期可達136年
- 注冊會計師誠信監管升級
- 世界視點!經濟數據“爆冷”,美股三大指數齊跌,AMC院線重挫23%
- 中物聯:3月份中國大宗商品指數(CBMI)為103.4% 升至2020年8月份以來最高點
- 天天觀焦點:在哪里網購(大家一般網上購物都去哪里啊)
- 天天時訊:yahoo.it(關智斌和張致恒分別是怎樣出道的,他們以前的家庭條件怎樣,背景是什么)
- 全球熱消息:六味地黃丸的功效與作用和適用人群右有哪些?_六味地黃丸的功效與作用和適用人群
- 每日視點!滬深交易所主板注冊制首批企業4月10日上市
- 家國永念|2023清明烈士遷葬祭掃直播
- 速看:謹慎再謹慎!工信部通報掃碼支付新騙局
- 世界微速訊:湖湘自然歷丨猜猜我是誰⑤賤養長大的“豆中之王”
